12月 31, 2016

[2016初冬]海底下的茂宜

DAY 4:Molokini Crater、Turtle Reef

今日起了個大早,因為7點要到Lahaina集合出海~
2013年的第一次潛水,讓我整個愛上了海世界,之後就一直惦記著想再次下海;
2016年與阿宅的婚禮前夕,又再次去沖繩的海裡探險;
這次來夏威夷最開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又可以去潛水,而且要嘗試直接下海的船潛了。

行前問了常來夏威夷潛水的朋友,他告訴我們一定要去的是Molokini,
因為Molokini的能見度是在他潛水經驗中數一數二好的潛點,
也推薦了Lahaina DiversMaui Dive Shop兩間潛店,以及初學者適合的行程:
Lahaina Divers的Molokini Crater charter和Turtle Reef;
Maui Dive Shop的Molokini & Adventure Drift Dive和Manta & West Maui。

雖然Maui Dive Shop離我們住宿的Kihei比較近,但因為他排定的時間是週日,
我們覺得第一天就下水感覺太累了些,所以後來選擇了Lahaina Divers。
(朋友個人也覺得Lahaina Divers比較專業些)

貪心地選了一天四瓶的方案,也就是早上去Molokini Carter Charter,下午去Turtle Reef。

Molokini是在Maui西南方外海的一個彎月形小島。
Crater(彎月區域)是比較淺的,大約在20米上下;
Backwall(外側)較深,只有不到10瓶經驗也沒有AOW證照的我們是沒辦法到那裡去的。

6點多跟潛店報到後,先吃了他們準備的早餐,試了租的防寒衣,之後就走到Lahaina Harbor去搭船。
船上有一部分人是要去浮淺(Snorkeling)的,另一部分則是跟我們一樣要去水肺潛水(Scuba diving)。
開到Molokini大約是40分鐘的航程,風浪還不小,建議最好能吃個暈船藥比較保險。
帶我們的教練一個人是帶了7個人,阿宅跟我都是菜鳥,我們有先跟教練提醒,他說那就盡量跟在他身邊。

開往Molokini的路上,有看到座頭鯨(humble whale)的大尾巴出沒幾次,不過很可惜沒見到本尊。

在很晃的40分鐘後,終於到了Molokini,下錨後,教練們幫忙我們準備下水,
我背著沈重的氣瓶,壓著面鏡,從甲板上一躍而下。
(呼,能吸到空氣了~)
(每次下水前都是興奮又害怕,一方面能進到海底世界了,
另一方面卻又很害怕面鏡進水,或者是呼吸的不太順利,
所以都是在掙扎中訂下了行程,結束後又嚷著下次還要再來)

剛開始下潛的浮力控制還是做得不太好,不過很快就回想起在沖繩時Kai教練的手勢及叮嚀。
浮潛雖然看到很多魚兒,但人身在海裡看到的感覺很不一樣。
他們環繞在身邊,伸出手好像就能碰到,然後抬頭看又是另一番景色。
Molokini海面下真的很美,我覺得自己像是進入了一個既藍又透明的奇幻世界,
抬頭、往下看還有周圍都漂著不同顏色的彩紙;
又像是掉入了一個偌大的水族箱,在水族箱的中間看著四周的魚兒。
魚群的密度就是那樣高而絢麗。

在Molokini兩次大約都是潛了40分鐘左右,深度60 feet。

船上會有潛店準備的一些小點心可以食用,補充熱量順便等待時間。
只是我一直覺得非常冷,裹著毛巾甚至穿起了外套都還是抖個不停。
(下次船潛要記得攜帶熱飲)

回到岸上後,教練說我們可以去吃個shaved ice再回來,
我回他,現在比較想喝的是熱可可XDD
(真的衝去starbucks買了薄荷熱摩卡,熱熱的喝下去真是太舒服了~)

下午的行程是Turtle Reef,其實不是一個特定的地點名稱,
而是由船長在Maui西岸的幾個點間尋找適當的潛點再讓潛水者下潛。
這些點離岸不遠,深度不深,又能看到許多不同種類的生物
非常適合初學者以及體驗潛水。
(早上的同伴都是些中年或長者,但他們技術都很好,下午的年輕人居多,但一下水狀況可是不少XD)

在Turtle  Reef這兩瓶中,
我與綠蠵龜一起游泳,近距離地檢視他們療癒的泳姿,
看到Eagle Ray從我上方悠然游過,也從鯊魚的上方悄悄的漂走,
還有岩縫中的油彩蠟膜蝦、螃蟹,嘴大開大闔的薯鰻。
雖然沒有像Molokini那樣美得令人嘆息,但看到這麼多生物,完全就是值回票價!

兩次都潛大約42分鐘,深度30 feet。

四瓶潛完覺得全身都要虛脫了,但是這麼美的海底世界真的無法讓人不貪心啊!
一直不斷的回味著綠蠵龜、鯊魚、薯鰻在我身邊游過,還有那一大片透明藍的Molokini水域。
(現在在家還是常常在比綠蠵龜、薯鰻之類的手勢XDD)
(認真考慮我應該要買個潛水相機來用!)


12月 30, 2016

[2016初冬]天氣預報欠準的陽光茂宜

DAY 3:Ahihi-Kinau Natural Area Reserve、Kamaole Beach Park、MauiGrown Coffee Company Store、Kaanapali Coffee Farms、Banyan Tree Park

一樣是在好友所煮的早餐香氣中甦醒。
早餐時,得知今天中午過後便會開始下雨,所以討論結果是主要的戶外活動時間集中在早上,
下午下雨時,就找間不錯的咖啡店聽雨吧~

驚艷於昨日浮潛的阿宅與我,尋找著下一個海灘,
但沒料到因為好友妻不會游泳,所以他們不打算再下水了。
於是決定分頭遊玩,中午時間在家碰面,再一起尋找午餐。

在網路上找了一下發現南邊有個看起來很不錯的浮潛點,魚類、海龜、珊瑚都是五顆星,
加上昨天店家老闆說下雨多時,南方的海岸能見度應該會比較好,
所以就前往了Ahihi-Kinau Natural Area Reserve區域。



南邊是茂宜島上最新有岩漿流過的地區,所以土地呈現的是黑色,沒什麼植物生長,
有很大一部分是封閉區域,對觀光客開放的區域僅有三處,其中Waiala Cove是著名的浮潛聖地。
因為是稍微有點包覆的海灣,對於初次浮潛的人會比較有安全感。

停好車後,Ranger就問是不是第一次來,他說第一次來的話要從面對海灣的右側下水,
在水中都不要呈現站立姿勢,因為很淺,站立會把珊瑚踩死,昨天就有一些珊瑚遭受厄運。

遵照了他的指示,從右側下水,頭一伸入水裏,真的都是魚和珊瑚~
也許因為是火山地形,不太有泥沙淤積的情形,水中能見度比北邊好多了。
左側的魚和珊瑚更是豐富,深度及膝處就可以看到成群的魚兒~
往稍深的地方游去有不同種類的魚在身旁游泳。啊,還看到了鉛筆海膽。
有個看起來裝備較多的遊客,一直比手勢要我們過去,
游去後發現那邊是一個小崖,在石頭的下方有一隻夢寐以求的綠蠵龜在睡覺。
連睡覺的樣子都很可愛💖

潛了幾次後,時間也差不多是中午了,於是想著先開車回家洗個澡後再與好友出外用餐。

在等待好友回家時,阿宅說天氣還是好好,如果能在沙灘上用餐該有多好。
於是查了一下附近有間Times Supermarket外帶熟食的評價不錯,
所以跟好友商量後,就約在Times Supermarket採購,然後回到住處外的Kamaole Beach Park沙灘野餐。



(即食區的店員臉不是很和藹,剛開始我們在那裡探頭探腦,但他卻拿出了牙籤插了一個試吃給我,後來發現原來他只是臉臭了點,人很好,一直不斷地拿不一樣的試吃,最後我們的沙灘野餐就成為了海鮮大餐XD)
(右下角的Poke是夏威夷名產,料理方式很多種,這次點的美乃滋口味不是傳統料理方法)

在沙灘傘下聽著海浪吹著海風真是太舒服了~  舒服到阿宅都要睡著了💤。
(看著太陽一直祈禱著天氣預報不要太準啊~  有太陽的夏威夷好棒~)

好友說想去間咖啡店以及咖啡園的tour,於是離開了沙灘,
驅車前往在Lahaina的MauiGrown Coffee Company Store。
(在Maui的每一天都會去Lahaina,下次好像也可以考慮住那附近)




這間咖啡店(園?)所販售的咖啡號稱100%在茂宜生長, 咖啡豆比一般店裡的還貴些。
我點了本日的中焙咖啡,喝起來很順口,不會卡喉,真的還不錯呢!
好友也向店員詢問有關咖啡tour的事情,店員告訴他說最近咖啡tour已經停止了,
因為咖啡病蟲害的問題很嚴重,大島和歐胡都已經有蟲害,茂宜還沒有發現,
為了不希望遊客把病蟲害帶進咖啡園,所以現在沒有咖啡tour。
他問了是否有去過大島和歐胡,我們回答沒有後,
他告訴我們靠近咖啡園一帶的景色很美,可以自行開車去看看。

於是下一站就是咖啡園了!
(Banyan Tree Park的那棵大樹自從被發現是榕樹後,這個景點就不斷地被延後)

 (一排排的應該是咖啡樹吧?)


 (咖啡園在出售喔~  有沒有哪位要來嘗試管理自己的咖啡園呢?)



(幸好天氣預報不太準,有藍天襯托的美景真的比較威)

在咖啡園看完夕陽後,終於輪到去山下的Banyan Tree Park。
記得在高中的時候去墾丁玩,老師介紹白榕園時也是說整個公園裡只有兩棵樹
這裏的Banyan Tree Park是由一棵榕樹所組成的~  
氣根由下慢慢生長,看起來就像一棵新的樹。
雖然還沒來之前因為知道是榕樹所組成的,也知道榕樹的習性,感覺好像沒這麼厲害,
但實際看到的時候還是對於一棵樹能延展的這麼廣闊感到不可思議。
(逛完走到一旁的街上才發現這裡就是潛店附近,  原來早就經過過這個公園XD)

之後發現一旁也有在Kihei看到人聲鼎沸的Paia Fish Market Restaurant,便進去吃了晚餐。
(炸魚和薯條又再一次出現在餐桌上了,這間店做的還可以,不過在夏威夷真的吃太多炸魚了)
(尤其是我不太愛Mahi Mahi這種煮熟後比較硬的魚,中午的生吃倒是還不錯~)

12月 29, 2016

[2016初冬]充滿溫暖潮濕熟悉感的茂宜

DAY 1:LAX、Kihei
DAY 2:Kamaole Beach Park、Lahaina:潛店、Kahekili Beach Park、Nakalele Blowhole

在LAX是17:40的飛機,我們將近兩點才從Santa Barbara開車到LAX附近吃午餐,是個不知道該不該吃晚餐的時間。
飛機起飛的航廈是在4,Priority Pass能進入的貴賓室最近的是在Tom Bradley International Terminal的KAL Lounge,
所以我們就到韓航的貴賓室吃了些水果和天婦羅泡麵才上了飛機。
(是說韓航的貴賓室應該都會有辛拉麵~  適合想吃亞洲食物的旅客~)


(新的LAX已經有自動檢查行李的TSA,效率比原本人工的高很多)


 (還沒下飛機,看到的就是碩大的雨滴啊,心都涼了半截)

踏上夏威夷土地後,環繞在身邊的是熟悉空氣感,在美國本土不會出現的一種潮濕溫暖。
可能因為這樣覺得夏威夷特別有親切感。
(後來在Maui島上看到一些熱帶植物也是一種台灣南部鄉下的感覺)

出關後,左邊是行李轉盤,右邊出去則是各家租車公司的接駁車停靠處,
先領了行李,然後搭了接駁車到租車處。
租車的Avis先生剛開始時十分熱情,問是不是第一次來夏威夷。
後來開始大力推銷車輛升級以及各種保險,都被我們拒絕,最後他的臉有些變了形XD

原本是跟好友約好一起開車前往住處,但看了班機表,發現他們延遲了兩個小時,
為了不讓Airbnb的host久候(等到好友出來應該已經超過半夜12點),我們決定先前往離機場車程大約20分鐘的住處。
在Airbnb上找的這間Condo是這次旅遊中最滿意的一間,走路10分鐘內可以到Kamaole Beach Park,
兩房的配置,一間是套房,另一間在房門外就有浴室。
有客廳、餐桌、全套的廚具、洗衣機、烘衣機,也有停車位。
除了基本的衛浴用品外,Host也準備了四張沙灘椅以及沙灘傘,以方便房客使用。
每晚房價是將近200美金。

放好行李後,又回到機場接了好友,在回程路上去了Safeway買了早餐的食材們。

=======隔日的分隔線=======
雖然前一日弄到將近兩點才睡,但可能因為夏威夷與美國西部三個小時的時差,
八點左右就在好友煎蛋與火腿的早餐香氣中甦醒。

早餐中,大家討論了今日的行程,因為天氣時雨時晴,所以最後決定見機行事。

在Kamaole Beach Park讓腳泡泡海水、走走沙灘,看到不少在海岸邊浮潛的人,
原本對浮潛沒什麼興趣的阿宅和我也有些心癢癢的,於是提早前往友人推薦的Lahaina潛店(Lahaina Divers)去詢問潛水事宜。
(上次在宮古島浮潛雖然很美,但真的非常暈,所以阿宅跟我都對浮潛有些恐懼)


在前往Lahaina的路上,我們也首次在白天遊覽了Maui,與美國本土截然不同的風情真的頗有度假的感覺。
途經Kealia Pond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喜歡賞鳥的好友夫妻十分興奮,因為隨處可見停在水潭上的鳥,直嚷著一定要來這裡。

在潛店裡花了不少時間與銀兩,訂了兩天後早上Molokini及下午Turtle Reef,總共4個tank的船潛行程,
在店裡分別租或買了浮潛的套組後,也到了午飯時間,就往店員推薦的down the hatch去用餐。


(在潛店拿到兌換券贈送的蝦子很大方~)
(後幾天在夏威夷吃了很多類似的食物,幾乎每天都會有Mahi Mahi、炸魚、蝦子之類的)

午餐後,逛了一下旁邊的ABC商店,夏威夷果占了不少的貨架,還有各種沙灘用具等等。
(也買了暈船藥,考慮待會浮潛要不要來一顆)

然後繼續往北開到Kahekili Beach Park。
本來還在猶豫究竟要不要下海浮潛,但氣氛一來,頭一熱,就換上泳裝,戴上新買的面鏡呼吸管下水去了。
頭往水中一探,真的都是魚耶~  不同種類的蝶魚、砲彈魚、煙管魚等等,
也有些珊瑚、海膽~  下去了就會想要一直東看西看,看能不能有新發現~
而且可能因為這次是在開放的水域,不像先前在宮古島浮潛是一個海灣,
浪比較小,就沒有暈浪的感覺了~  

浮潛了一陣子之後,發現天空中的那片烏雲飄到了正上方,嘩啦啦地下起了雨,
於是大雨中奔向唯一的一個小涼亭,也還冒雨跑去也是唯一的水龍頭下沖洗身體(都是沙)
但因為不是太冷,所以連下雨都玩得很開心~  
(好期待下一次浮潛~)

在雨中開車去了Nakalele Blowhole
(開車的路上還討論著要不要去買有名的Julia's Banana Bread,開在深山裡的香蕉麵包呢!)
到達時雖然沒雨了,但地上十分泥濘,不過景色還滿美的~
(挺有風起雲湧的感覺)

離開後太陽已經下山,香蕉麵包也打烊回家了,沒想很多就繼續向前開了。
孰料向前開是一段難歸路啊!
可能因為下雨下了好幾天了,好幾段單線道的黑漆漆山路又有落石,
幸好整條路上來車不多,開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到達平路的Kuluhui附近。

查了Yelp評價,在大雨中開進一間泰式餐廳Tante's Island Cuisine
沒想到,這間餐廳是附屬於離開Maui那天將要住的旅館。
分量很足夠,食物本身還好,但服務生速度很慢,所以那天小費就少給了點。
(倒水小妹倒是勤快,所以多壓了一張鈔票給她)

餐後,一樣是在雨中開著車回到住宿處。
停車後,聽到警報聲在空中迴響著,Condo陽台上也充滿了探頭探腦的住戶。
四處張望一番後,討論著不知道是海嘯還是洪水警報,
走回住處查了網路發現這應該是海嘯警報,
又再更進一步查了一下,發現是壞掉的海嘯警報,於是就安心的去洗澡睡覺了~
(不過當天倒是真的有洪水封路的情形發生)

12月 28, 2016

[2016初冬]夏威夷行_茂宜與大島

12月初,阿宅要到加州去參加會議,我們想說是否藉此機會在西岸遊玩一番,避開聖誕節假期的出遊高峰。
正好先前與在波特蘭的好友討論到是否一起去夏威夷,
於是我們便計畫在離開加州後飛到夏威夷,提早過我們的聖誕假期。

夏威夷主要是由火山島所形成,火山的位置在Island of Hawaii(就是俗稱的大島)上,
火山噴發後慢慢形成火山島,配合板塊移動,島嶼們漸向西北方移動,
因此夏威夷越西北的島嶼,如Kauai可愛島,就是比Oahu歐胡島還要早形成的火山島。

我們這次有9天的時間,而美國的城市對我們向來比較沒有吸引力,又想看火山岩漿地形,
所以選擇了Maui和Island of Hawaii。

Maui是夏威夷的第二大島,有名的度假勝地,島上有許多知名飯店及Villa,
預算有限的我們選擇了在Airbnb上訂了位在Kihei基黑Kamaole Beach Park附近的兩房condo。
(原本還考慮是不是帶帳篷去露營,或者是租露營車,對於RV有種莫名的好奇,
但因夏威夷下雨頻繁,且好友比較想住房子,所以還是訂了condo)
幸好這次在Maui訂了Airbnb,因為我們在Maui的日子真的幾乎每天下雨,
而且Airbnb有附洗衣機和烘衣機,對於每天下水的我們,真的是太方便了~

大島則由於面積較大,景點間路程較遠,因此選擇逐景點而居的方式,
分別住在Hilo附近,Volcano National Park外,以及Kona邊上。

交通方面:
我們是由LAX直飛到Maui的Kahului Airport(OGG),
最後是從大島上的Kona International Airport(KOA)飛回LAX。

在Maui和大島之間,原本有考慮是否直接從OGG飛到大島上東邊的Hilo International Airport,
因為Hilo到Volcano National Park比較近,但後來由於從Hilo租車,Kona還車的價格太高,
所以還是從Kona進出。

在兩個島上的交通方式都是自駕,
開山路或走沒有鋪柏油的路(Unpaved road,看地圖如果要完成Maui環島會有一段,在大島上也有一些)時,開四輪傳動的車會比較安全輕鬆,
所以原本有些心動,但因為租金差距太大(大概有2~3倍的差價),最後還是租了一般的。

我們在大島是跟Alamo租的車,在租車時他們有要求我們簽一張不能開Unpaved road的文件。
(在Maui是跟Avis租的,他也有告知我們不能開Unpaved road)

在美國租車如果要經濟實惠一定要先上網預約,一般我都會先在priceline和Rental Car比價,
然後再到比價較便宜的官網探看。
通常在網路上付錢又會比在櫃檯付錢更便宜,
不過基於旅遊的機動性,我比較常會選擇在櫃檯付錢,然後在旅遊日期將近時,再確認價錢。
像這次在Maui,原本我們是打算租四天的小型SUV,加上保險等雜費的價格是214,
但卻在行前一天在Avis網站發現租5天166的低價(比租4天還便宜?!),
自然是毫不猶豫地訂了下去。


夏威夷的車牌標誌就是個彩虹的圖案,因為彩虹到處可見
(大家都跟我說很容易看到很大的彩虹,可是我這次只有看到一個1/4彩虹和一個很淡的大彩虹,So SAD)
表示夏威夷的雨是很頻繁的。
我們在Maui上空,在飛機窗上就看見了飛散的雨滴,
下機後看了氣象預報是連續要再下兩天。
(天啊,好友只在Maui待三個整天,我們只待四個耶..  下雨的話海灘、潛水、山上都不用去了啊>"<)
(手機的google搜尋的關鍵字也改成"what to do in maui  rain")
後來確實也幾乎每天都下了雨,甚至還有洪水警報
(還有壞掉的海嘯警報一起來亂)
所以我建議行程上需要彈性大一些,比較無法按表操課。
(不過夏威夷就是個度假的地方啊~  就是要來放鬆心情的~)
(但如果是住度假村可能就比較沒有這種困擾了吧?)

在Maui上的幾乎每一天,我們都想下海去,
因為在很淺的海岸邊,就能見到五彩繽紛的熱帶魚,
雖然在島上到處都有浮潛用具出租或出售(出租整套的價錢大約是5~10元/天不等)
但如果每天都想去海裡看看的話,最划算的方式還是先在amazon上購買整套的浮潛用具帶去或寄到夏威夷。

最後也是照例寫個行程:
12/10  AA 161 17:40(LAX)-21:38(OGG)
12/11  Kamaole Beach Park、Lahaina:潛店、Kahekili Beach Park、Nakalele Blowhole
12/12  Ahihi-Kinau Natural Area Reserve、Kamaole Beach Park、MauiGrown Coffee Company Store、Kaanapali Coffee Farms、Banyan Tree Park
12/13  潛水:Molokini Crater、Turtle Reef
12/14  Kealia Pond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Hana、Ho'okipa Beach Park
12/15  HA 640  07:54(OGG)-08:31(KOA)、Kaloko-Honokohau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Pu'ukohola Heiau National Historic Site、Mauna Kea Visitor Information Station
12/16  Lava Tree State Monument、Ahalanui County Beach Park、Lava Viewing Area、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
12/17  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South Point
12/18  Kona、AA 058  23:05(KOA)-06:28(LAX)



11月 03, 2016

[2016馬里蘭]腳踏車道

連續將近一週都是10度左右的氣溫,今早一看下午溫度可以爬升到20度,就決定出門去騎腳踏車。

因為有駕照但沒上過幾次路駕駛技術有待加強,所以還沒來馬里蘭的時候,阿宅就已經開始幫我看腳踏車,
他說美國點與點之間與台灣相比是會被放大的,雖然我很愛走路,但在這邊要靠走路會很累。
另外從家裡到學校之間坡度也是有上有下,所以他說也不能買太糟糕的腳踏車。
多方比較之下,最後折衷買了我想要穿裙子也可以騎的變速車。
買起來大約是250美金,還是我第一次買這麼貴的腳踏車呢!
不過送來的時候倒是真的只有腳踏車本體,停車的、擋泥板還有後座、菜籃等都是要自己另外再裝。
目前買了停車的和擋泥板,剛好都是台灣做的XD

第一次跟阿宅一起騎車去學校的時候,才發現到我所居住的College Park(大學公園市)裡腳踏車道還滿發達。
每天騎去學校都覺得心情很愉悅~  
一般車輛是滿禮讓腳踏車的,另外會經過一些樹林,看到松鼠跳來跳去、收集食物,感覺真的很休閒。

後來回家之後查了google地圖,也發現到google地圖上有腳踏車道的標示,對單車族真的是方便的工具。(綠色部分就是腳踏車專用道)

於是今天下午,我查了一下google地圖,決定好要走的路線,就出發去享受秋日的暖陽了!

先是騎了去學校的路,在一個岔路的地方,繼續往前騎便有一個可以通往Lake Artemesia Trail的入口

從Washington DC Metrorail Green Line下穿過,便可以看到Lake Artemesia。



從湖畔再拐個小彎後,會進入到Northeast Branch Trail

在Trail邊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小機場:College Park Airport-CGS。
今天也正好有看到小型飛機在起降,顯示為一個還有功能的機場。
在這段Trail上,一直沿著溪,兩旁是樹林,偶爾會夾雜著可以離開樹林通往文明世界的小徑。



回程繞完整個湖後,已經是黃昏了呢!

於是從連結往學校的小徑騎到車水馬龍的Baltimore Avenue,到阿宅口中的青菜店-SweetGreen,買了一盆豐富的菜盒回家當晚餐,結束了趁暖陽騎腳踏車賞紅葉的下午。





5月 24, 2016

[運動]攀岩課

每回上課,幾乎都是最快掉下來的那一個。

就跟小時候在廚房裡學煮飯,是蛋煎得半生不熟;
在科法所教室裡,是被詹老師詢問普通人看法是什麼
都是我

我想,我可能是神經之間的連結有一些問題,所以體會事物的方式好像有慢那麼一點,反應也與一般人不一樣。

如果用蓋房子來譬喻,我應該會是打地基的時候一直無法下手,以至於大家都蓋好一樓了,我可能還在想地基要蓋在哪裡才會穩固。

(果然又離題了......)

其實今天只是想小小的紀錄一下,每次都最快掉下來的我,也是有難得擅長的地方。
把腳抬高,要用到柔軟度的姿勢,嘿嘿......

想到第一次去攀岩,到現在  雖然還是很遜很遜的咖,
但站在石頭上,感覺每一個石頭的手感腳感,
有限的能力之下,要怎麼樣讓自己留得更久
還有克服恐懼的墜落練習,出手的時候也能更大膽
喔~  還得要練習優雅



4月 22, 2016

[音樂劇]Finding Neverland

我對音樂劇沒有特別的偏好。
最初是在倫敦先看過歌劇魅影,然後陸續在睡夢中看過獅子王以及The Book of Mormon,
還有在The Mckittrick Hotel內東奔西跑的Sleep No More。
獅子王的場面盛大,舞台效果華麗,但也許因為時差,邊看邊睡的我其實沒有太大印象。
The Book of Mormon的舞台效果普通,不過劇中人物對話諷刺詼諧,倒是讓我對音樂劇覺得有點意思。
而Sleep No More則是在旅館的不同角落觀看不同事件,有趣,只是看完之後,還是對於故事情節有些霧煞煞XD。

這次去紐約,是先列了幾齣比較有興趣的音樂劇,然後再去特價票亭碰運氣。
列為第二順位的Finding Neverland就中選了,我們得到的位置在前面第二排的最正中。有些幸運呢!!

Finding Neverland是依據同名電影改編而來,
故事為一有名作家Barrie在創作新劇時,意外與有四個孩子的寡婦Sylvia相遇,最後啟發Barrie寫成Peter Pan的劇本。
但Peter Pan的劇本一開始卻不受到劇場老闆以及演員的青睞,
幸好後來以"Play"這個字激發了演員內心尚未消弭的童心,使新劇能夠順利上演。

題材雖然不算新穎,以想像力以及童心貫串了整齣劇。
雖然人長大了,但無止境的想像能讓似乎一成不變的生活,有更多花絮。

看這齣劇的時間,是在離開普林斯頓當天的晚上,這一天有些特殊。
我們初識時,就曾經討論過生活。
我覺得每天總是日復一日地做著類似的事情,但會努力地在這其中找出不一樣的事件,使生活更有趣。
你則是覺得每天生活都不一樣,有各式各樣的可能。

在這個時候,你又再問了我一次,現在還是覺得每天日復一日嗎?還是會覺得未來也是日復一日嗎?
我笑了。
未來,也許會充滿著需要我去縫補的各種影子吧XD

1月 18, 2016

[甜食]Baklava

2014.9.20是我與Baklava相遇的第一天。

語言學校下課後,終於跨入了想去很久但一直拖拖拉拉的St. Lawrence Market
從King  Station下車後,走路大約10分鐘可以到St. Lawrence Market
我的伊朗朋友喜歡來這裡買她每餐必備的羊肉,她說從傳統市場的肉販手中接過的羊肉,充滿著新鮮的風味,
此外,她也在現出爐的麵包店買了她最愛的葡式蛋塔。
而我,則是在雜貨區試了一些起司,嘗了土耳其老闆拿給我的土耳其軟糖,
發現了上頭似乎寫著"我很好喝,快帶我回家吧"的玻璃瓶裝鮮奶。
(嗯,來到多倫多之後最不習慣的食物之一就是牛奶,濃濃的奶香味去了哪裡?!
直到在St. Lawrence Market發現到玻璃瓶裝牛奶後,
回家研究一番,才知道原來在超市裡最常見那種一袋袋家庭用的牛奶,除了有添加物的,大多為1%或2%的脫脂牛奶。
至於在台灣我常喝的全脂牛奶,在這邊是比脫脂牛奶貴上1.5倍的Whole Milk。
而在St. Lawrence Market的新發現是Non-Homogenized Milk,是未經過均質化的牛奶。
打開之後會看到很多堆積在瓶口處的脂肪,所以必須要搖一搖再喝,但喝起來真的就是濃醇香啊~
如果知道台灣哪裡有一定要告訴我!!)

除了牛奶以外,另外一個在St. Lawrence Market的大發現--
一個疑似先前我跟妹妹在Jasper National Park裡的The Raven Bistro吃到非常愛,但又不知道是什麼的甜點。
(這是在Jasper時吃的甜點,
妹妹和我都共同覺得如果還有機會去Jasper玩耍的話,一定要再回到這家餐廳,
它的食物是即使不是在風景區也算很讚的餐廳)

雖然在St. Lawrence Market看到的甜點並非捲心樣,而是各樣其他的形狀,但它們的感覺讓我想起了上圖的甜點,
於是我問了店員這是什麼,但中東店員稀哩呼嚕的英文讓我難以理解,不過好奇的我還是比出了2,買了兩顆。
一吃之下,驚為天人!
千層酥皮搭內含核果奶香,完全就是由我所喜愛的元素組成。
所以回去之後問了朋友這到底是什麼呢?
他說這是一種中東的點心Baklava,在一些希臘店也可以見到它的蹤影。

於是,一樣是某日語言學校下課後,我去了 Pape Station附近的Greek Town,想再試試看不一樣的Baklava。
Google後,來到了不在Greek Town主街 Danforth Avenue上的Serano Bakery
想說小店的評價可是有4.6分呢,應該好過在主街上隨意尋找不知名的店來的好些。



買了幾個外型不一的Baklava嘗試看看。
嗯,Serano Bakery的Baklava是走比較甜膩濕潤路線,每吃一口,都會有大量的蜜滲出。
上回在St. Lawrence Market吃到的卻是甜,但卻在乾乾的千層口感間夾雜著核果香氣。
在吃了Serano Bakery的Baklava後,對Baklava的喜愛有稍稍減退一些XD。

爾後,某次在多倫多家裡北邊的韓國餐廳吃完飯後,經過了一間人聲鼎沸的中東餐廳Paramount
幾次張望後,決定再給Baklava一次機會,於是進去帶了幾顆Baklava回家。
帶著有點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理,嘗試之後,對Baklava的喜愛又再度回來了~

因此,從多倫多回台灣時,也不忘帶了一盒當作伴手禮給妹妹。

在美國時,正好在馬里蘭大學旁有一間在Yelp評價頗高的希臘餐廳Marathon Deli,於是也在這裡試了一次Baklava。
這裡的Baklava吃起來與Serano Bakery的相似度很高,是三角形狀,咬下去整個蜜整個滲出,
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吃了幾次之後,再加上網路資料,大概推斷出希臘與中東的Baklava不同點:
希臘餐廳所做出來的是整個把烤好的Baklava浸在蜜裡面,
中東的則是在烤好的Baklava上淋上蜜,因而會造成兩個地區所做出來成果不同。

在台灣也多次尋找Baklava的蹤影,但卻一無所獲。
直至某次在Sababa的食記裡看到Baklava的名字,於是隔沒多久便到店裡一探究竟。

嘗試之後,發現這與我在多倫多以及馬里蘭吃到的Baklava都不一樣,
咬下去時蜜會整個滲出,與希臘的類似,但是內餡卻充滿著奇異的香料味,
蓋過了原先預期會有的核果香氣,加上千層部分也不明顯,
與我同去的朋友十分驚訝為何這會是我朝思暮想的甜點XD

也因此,在回家的路上,我嘗試性的問了即將在12月造訪我的多倫多朋友,是否能幫我帶一些Baklava來台灣呢?
她說沒問題,但她對食物沒什麼研究,我必須要告訴她得去哪裡買。
所以在12月時我便獲得了一整盒滿滿Paramount的Baklava。(大心)
也拿了幾顆給與我在台灣一起嘗試Baklava的朋友。
她吃了之後也覺得十分驚艷,洗刷了她對Baklava的壞印象。

日後,也會繼續尋訪好吃的Bakl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