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13, 2014

[2014深秋]10/27 夜裡的蒙特婁

Day1 10/27
Via Rail 64  Toronto 11:30-Montreal 16:52
Old Montreal, Saint Joseph's Oratory of Mount Royal

在日本和歐洲旅行的時候,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便是各種火車了,
但在北美似乎開上4、5個小時的車也是正常,所以來了將近半年也沒有機會坐到火車。
這次前往魁北克正好補上我還沒坐火車的遺憾。


Union站真是有點複雜,繞了一陣子才找到boarding的地方。
搭火車是在半小時前開始boarding,跟搭飛機一樣,也是可以check in行李的。

第一節車廂是商務艙,後面則是經濟艙。
也許因為火車並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只有六、七節車廂而已。

上車的地方有地方可以放行李,一般座位手把拉出來也是有桌子,靠近內側座位底下有插座可以使用。
「有免費的WIFI可以使用呢!」(只是商務艙好像比較好連XDD)

「讓我拍一下風景好嗎?」
這句話在我的心中迴想了好幾次,但因為我坐在走道旁的位置,
每當我眼睛往窗外飄過去時,旁邊的帥哥就會不自覺地停下手邊的工作,所以我整個不好意思講出這句話。
與夏季綠油油的草原截然不同,入秋之後,若天氣不佳,便只能見到蕭索了。

五個半小時的車程中,就是睡睡醒醒,看看小說,其實很快就過去了。
到Montreal的時候已經是接近黃昏了。
原本我的計劃是把行李拿去Hostel之後,便直接搭公車去Saint Joseph's Oratory,之後再回到市區吃晚餐。
但下了火車後,在Montreal的Bonaventure繞了十幾分鐘都找不到地鐵入口,
最後終於買到3 day pass,搭到Hostel所在的下一站Lucien-L'Allier已經是半小時之後的事。
所以變更計畫成只去看看晚上的Old Montreal是什麼樣子。

從Place-d'Armes出來之後,走到最負盛名的聖母院


「晚餐前先來個甜點好了」
於是往MAISON CHRISTIAN FAURE前進。
到時已經將近六點半,七點關門的店,此時不論是顧客或者是甜點都是稀稀疏疏的。

選了個看不懂名字的甜點,下方脆脆的,上面是蛋白餅,很好吃的甜點
(所以隔天又來買了馬卡龍)

隨意進了一間紀念品店,瀏覽了幾張明信片,
有張夜景吸引了我的注意,是原本打算去的教堂
「原來這麼夜景這麼美啊!」
於是又變更計畫,往教堂奔去。
教堂是沿著山建的,所以爬上最高的地方,是可以看到Montreal夜景的。

果然是加拿大最大的教堂,裡面還有電梯呢!


蓋教堂的創始人似乎是能夠治療很多疾病,因為教堂裡有一面牆放滿了據說是被治癒殘疾人士的拐杖,
另外創始人的心臟也被保存在教堂內(我覺得有點驚悚XD),還有很漂亮的點燈室。

搭了往市區的公車,想說去據說晚上很熱鬧的Crescent Street。
但也許是禮拜一,整條街上空蕩蕩的。
最後以Le Mas des Oliviers的鴨胸結束了第一天。

11月 06, 2014

[2014深秋]小法國行前

五月初剛來多倫多時,去了兩天一夜的渥太華和蒙特婁,本以為不會開車的我應該沒機會再去,
但後來朋友說蒙特婁和魁北克城的市區應該都可以透過大眾運輸工具到達。
於是我趁著即將進入冬天之前,去了這兩個帶有法式風情的城市。

在與一個朋友聊到我要去蒙特婁和魁北克之前,他提及他覺得這兩個都市與台灣有點相似。
相似的點在於他印象中的台灣,隨著時代演進,我們所使用的語言和文字,與舊時代中國還是十分相似。
但是這些語言與文字,在現今中國已經不通用了。
蒙特婁與魁北克所使用的法語,也是一樣停留在舊時代的法國,與現今巴黎有很大的差異。
我想起去新加坡時,聽到他們所說的華語,當時有種他們所使用的詞彙比較像爸媽或甚至祖父母那代,
不過經他這麼一說,對這兩個城市好像還是生出一點親近感XDD

蒙特婁離多倫多稍微近一些,大約是4~6小時車程,而魁北克城離蒙特婁又是另外3.5小時,
交通方式就是巴士、火車、飛機。
兩個城市的巴士及火車站都在市區,而機場則在稍微有段距離的郊外,
至於價錢一般而言是巴士<火車<飛機。
我本身比較偏向搭火車或飛機,對巴士比較沒有興趣,
Via Rail正好從多倫多到蒙特婁這一段在特價,稅後只要44元,比巴士還便宜。
而蒙特婁到魁北克城這一段,經濟艙就要70元(哎,有無特價真的差很多),
商務艙是90元,差價不算太大,又有提供餐點,於是我就奢侈地訂了下去。
從回程若搭火車,必須先由魁北克搭回蒙特婁,等1~2個小時,然後再搭回多倫多,
時間大約是8~10個小時,所以最後我選擇了飛機。

訂火車票時,出現了一件讓我很疑惑的事情,
若將我的兩段火車票一起訂,價錢比分開訂來的高。
與我既定印象中的一起訂票原則上會比分開訂便宜或至少價錢相同,完全相反。

住宿方面因為一個人出遊,我傾向住在Hostel,八月中去落磯山脈時辦了Hi的會員,
兩個城市Hi的評價都還算不錯,所以我也懶得再找旅館,就直接各訂了兩個晚上。

其他的行前準備,就只是把找出景點和餐廳,然後都標在google map上,就可以出發了!
底下是玩回來之後才寫的行程XDD  

10/27 Via Rail 64  Toronto 11:30-Montreal 16:52
          Old Montreal, Saint Joseph's Oratory of Mount Royal
10/28 Old Montreal, McGill University, Mont Royal
10/29 路過Montreal Museum of Fine Arts,Centre Eaton
          Via Rail 24 Montreal 13:00-Quebec 16:22
          Old Quebec
10/30 Montmorency Falls, Quebec Downtown, The Battlefields Park
10/31 Parliment, Old Quebec, Old Port Market
          AC 8923 Quebec City 18:15-Toronto 20:03

9月 29, 2014

Algonquin

在決定來多倫多的日期前,就想好一定要看完秋天的楓葉再回台灣。
九月的第二個禮拜,溫度忽然下滑,路上的葉子們慢慢由綠轉黃,告訴我可以開始計劃去賞楓了。
透過Fall Colours查看安大略省各地的楓葉近況,決定去已經有90%紅楓但只有10%落葉的Algonquin公園。
Algonquin距離多倫多大約250公里,開車大概要三個小時,所以原本的計劃是打算在附近的小鎮住一晚,
沒想到上網站一查,最近還有房間的住宿點也要開車一個多小時,衡量之下就決定七點出門,當天來回。

「那午餐就去野餐囉~」
先前幾次出遊雖然有吃到讓人很驚豔的小鎮餐館,但能夠坐在草地上野餐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
因為午餐得在公園內解決,於是可以把這件List上尚未打勾的選項完成。

我們跟著太陽一起起床,然後從401往東再往北,經過Bancroft,由Algonquin東邊進入公園。
一路往北,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路旁的葉子由原本大部分是綠色的,變成紅黃各半,再變成紅黃居多。

地圖上的這個區域散落著許多破碎的藍,於是開車經過了一個個不知名的小湖。
雖然連名字都叫不出來,但美麗的程度也是不下於有名字的呢!

三個半小時之後,終於到了Algonquin,首先映入眼簾的是Brewer Lake



公園裡有許多步道,能夠野餐的區域主要集中在Lake of Two Rivers,
於是我們在這個區域的東西各選擇了一個短的步道。

今天十分晴朗,照的葉子們閃亮亮的,真是一個適合出遊的日子

連地上的落葉也別有一番風味(家裡後院也是散落著這樣的落葉啊......)

Lookout的最高處

這個步道大約走了一個多小時,沿途可以發現來賞楓的遊客還是以亞洲人居多。


「野餐其實才是本次賞楓的重頭戲吧XDD」

首次野餐十分興奮,於是參考了酪梨壽司的賞櫻便當,
準備了豆皮壽司,蔥牛肉飯糰、明太子飯糰,還有硬是要應景的栗子香菇飯糰,
以及包著豆子、海苔明太子、彩椒三種不同的銀紙雞肉捲
也帶了加了酪梨的生菜沙拉,還有水果盒。
本來還做了桃子果凍,但早上匆忙出門沒帶到。

在湖邊的草地上野餐真的不錯,還有人在悠閒的划船呢

「本日最佳都是路過」

繼續上路後,在一個小湖邊停了下來,稍微照了一兩張照片之後,準備上車,
沒想到才調了頭,看到了月曆上的風景。

「停車場的楓葉好像都是最紅的」



西邊的步道我們選了難度只有兩顆星的Hardwood Lookout,
沒想到走起來比三顆星的還累。

由西邊離開Algonquin時大約是下午四點,沒想到入口處居然排了將近一公里的車龍,
為什麼呢?真是太奇怪了,四點應該是要回家的時間吧XD

回程去了Dorset Scenic Lookout Tower

然後沿著400開回家,度過了應該是北國最後一個夏日的週末。

9月 12, 2014

[2014隆冬]秘魯行前

年初有回轉台看到減肥節目,當集的神秘禮物是到馬丘比丘旅行。
主持人以「若身體過多負載,便無法爬上這座城市一窺究竟」來鼓勵過胖又有氣喘的參賽者達標,
吸引我看下去的當然是神秘禮物囉~  

「但南美洲也太遠了吧,坐飛機去要花個一天,怎麼樣也輪不到去這個地方旅行」

沒想到,離職去多倫多休息的決定,意外使這個只出現在歷史課本上的地方出現在我的旅行清單內。

「原來這也算是個熱門的旅行地點」
在我的想像中,地理位置在對角線的秘魯應該很難找到中文資料,沒想到真正搜尋後,才了解台灣人足跡遠播。
大部份的人是從利馬進入秘魯,而後以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式繞到幾個比較大的城市或景點。
我們為了避免城市間的長程交通,所以決定行程集中在馬丘比丘的週邊,以及亞馬遜河上游兩個部分。

馬丘比丘的週邊,去程是以參加tour的方式到Pisac、Sacred Valley,當天晚上住在Ollantaytambo。
隔天一早搭火車去熱水鎮,再搭公車上Machu Picchu。
從Machu Picchu下來之後,也是搭火車回到Ollantaytambo住一晚。
回程請旅館幫我們找計程車,繞到Moray、Maras,再回到Cusco。

至於亞馬遜河部分,
在秘魯要到亞馬遜河遊覽有Iquitos、Puerto Maldonado以及Manu三個選擇,
我們最後選擇了據說最原始的Manu。
這部分參加了tour的五天四夜團。
五天四夜原則上還只是在Manu國家公園邊緣徘徊而已,並沒有深入,所以只是稍稍體驗一下什麼是「雨林」。

亞馬遜河流域是黃熱病、瘧疾、肝炎之類傳染病的警告地區,
所以我在出發去多倫多之前,為了怕去過危險地區又沒有疫苗證明會無法回不了多倫多,
就自費去看了旅遊門診。當時因為時間還有點久,所以醫師只幫我打了黃熱病的疫苗。
在出發去秘魯前怕死的天性發作,只好在多倫多體驗了加拿大的昂貴醫療。
醫生看診費、疫苗注射費,好不容易終於拿到了處方籤;
拿處方籤到藥局後,除了每款藥的藥費外,各自還要加上配藥的費用(啊不就是從藥的罐子裡把藥拿出來嗎?)
林林總總花下來,我完全不敢算到底花了多少錢XDD

「到底該穿什麼呢?」
是另一個十分惱人的問題。
當然不是為了打扮的花枝招展,而是由於所去的兩個地方海拔差距大約是4000公尺,
溫度從0度到30度,再加上要爬上高海拔的地方,以及在濕度很高的雨林移動,
也不是跟團旅行可以把行李都丟在車上,所以真的是煩惱了很久。
最後從厚毛襪到涼鞋,冬季大外套到夏季短袖排汗衫,全部都塞進行李內。
行李整理也是一門學問..

行程如下:
7/31(Day1) Miami。半夜搭機由Miami飛Lima。宿:機上。
8/01(Day2) Lima轉機到Cusco。宿:Cusco。
8/02(Day3) Pisac、Sacred Valley、Ollantaytambo。宿:Ollantaytambo。
8/03(Day4) Machupicchu。宿:Ollantaytambo。
8/04(Day5) Moray、Maras。宿:Cusco。
8/05(Day6) Cusco往Manu。宿:Rainforest Lodge。
8/06(Day7) Manu。宿:雨林裡的樹屋。
8/07(Day8) Manu。宿:Bonanza Lodge。
8/08(Day9) Manu。宿:Rainforest Lodge。
8/09(Day10) Manu回Cusco。宿:Cusco。
8/10(Day11) Cusco市區。下午搭機回Lima。宿:Lima。
8/11(Day12) Lima市區。半夜搭機由Miami回Toronto。宿:機上。

6月 01, 2014

Orillia

「就在附近的小鎮走走吧」

去了距離多倫多差不多兩小時車程的Orillia,一個湖畔小鎮。

還是沒辦法完全習慣多倫多的天氣,完全取決於太陽,
有,是短袖的夏季;沒有,是外套的冬季。

幸好今天迎接我的,是滿地陽光。

一路上,超過許多拖著船的車,
而Orillia,是讓船自由的其中一個地方。

在小鎮邊緣稍微繞了一下,停車後就是湖畔的Couchiching Beach Park

許多船正從拖車離開,一到水裡,就有了歡樂。

邊討論著船,邊往前走,是沙灘

是全家人玩耍、悠閒的夏日午後,
也是老人在戶外說說笑笑的好地方,
喔,甚至還有許多狗兒,也在這炎熱的天氣了泡進水裡享受一抹清涼。

而我,則是坐在湖邊,發呆。

與我喜歡的海不同,
湖,沒有洶湧的波濤,
而是平靜的,陪伴。
就像喝白開水、就像莫札特的平衡,
越來越喜歡這樣的感覺。

Orillia的主要街道不多,隨意的在一家店吃了很晚的午餐,
回程從東邊開回多倫多。

沿途還是一片平,我想,我應該很難在這裡開車,
因為,到處都是我會發呆的地方。
看著天際線,發呆,又這樣過了一個下午。

啊,還去了UnionVille。
是一個多倫多附近保持最好的英式小鎮,鎮上只有一條主要街道,
是維多利亞式的建築。

看到了幾對新人,帶著伴娘,沿途拍照。

街道的下方就是停車場,
也就是停車場就是店家的後院,真方便。

隨意地晃了兩趟,鎮上最多人的店,是間甜食店。

甜食看起來都十分甜膩,並非我所愛。
猶豫是否吃個冰淇淋,但卻又被喉嚨裡若有似無的癢癢提醒著,
「昨日喝了芒果的優格冰沙」
唉,看來只能作罷。

再往南開,去了Steels附近的大統華超市。
真的是很厲害,除了因為應景而有各地不同的粽子,還有中台日韓的各式雜貨、熟食。
挑了一條活鱒魚,作為今日晚餐,
還有各種有皮無皮、有骨無骨的雞腿,各種樣式的牛豬、與東西合併的青菜水果,
我還是覺得真的很厲害!

再來去了Taro's,原來就在我的第一餐Brunch隔壁,
以及Bayview的LCBO。

回家後,就等著主人做好晚餐,
噗,我終於在多倫多過了第一個週末。

1月 08, 2014

[2013早秋]Day3 小時遺珠之維多利亞(上)

Day3  9/27
Seattle Pier 69 -> Victoria Inner Harbour
Fisherman's Wharf、Butchart Gardens、Fairmont Empress Hotel

四五月時,知道公司旅遊是一個禮拜在西雅圖的自由行之後,就一直有是否要北上去記憶中的溫哥華看看,或者是順道連溫哥華島一起去的念頭。
真正開始看了一些資料之後,才發現兩個地方都去可能得花上三天時間,
甚至如果想省點旅費,三天時間也不太足夠;
原本要一起前往的同事們因為種種因素而決定放棄;
於是最終拍板定案的行程是脫團的二天一夜溫哥華島小旅行。

西雅圖去溫哥華島的方式基本上就是搭船,差別在於碼頭的位置,以及是否要開車上船。

我不會開車,所以最好的交通方式是搭乘Clipper Vacations的船,從西雅圖的pier 69經過三個小時航程,直接到達位於Victoria市區的Inner Harbour。
出發當時正好沒有coupon,不過提早一星期前在網路上訂票還是有一些小小的折扣。
9/27算是島上的淡季,所以每天往返兩地的船都只有一班。
開船時間是8:00am,原本以為可以好整以暇地出門。但後來發現因為是跨越國境的船,所以得經過海關,規定必須在一個小時前到櫃檯check in。



西雅圖的天亮時間是7:00am之後,不想在寒冷黑暗中獨行的我,摸黑出門搭了小黃去走路路程15分鐘的Pier69。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黑,再加上天生膽小,單獨一人在這個時間搭小黃讓我覺得還滿驚嚇的。

當小黃的黑人司機問我"是誰叫的車"(是我請旅館幫我叫的)、"叫車的人知不知道我要去哪"(我沒跟旅館的人說目的地,但我還是回答司機說旅館知道)時,我幾乎都要跳車了。
於是在到達目的地時也不敢請他找我錢,就快速奔下車了。(花了大約10元美金)


Check in後,拿到了Boarding Pass


Boarding Number是依照check in 的順序,訂票後可以在登船當天之前先來拿。
我是訂來回票,因此去程拿到很後面的號碼,但回程就可以很早登船囉~
沒有劃位,所以早登船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


這天的船滿位,還有人在後補。等候處人非常多,有提供免費的熱咖啡給大家。
船不大,有上下兩層。


雖然小時候不是在加拿大長大,和這裏也沒有任何淵源,但楓葉之國對我來說與去其他國家旅行有些不同。
國一暑假的三個禮拜,翹了輔導課與妹妹一起在溫哥華四處探險。
第一次搭飛機離家,帶著一大筆財產(現在想想其實也才500加幣),見識台灣以外的地方。
不管是開口跟帥哥服務生照相,或是在天黑的高速公路旁找不到路回家,甚至是被外國人問路(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麼他們要跟東方小孩問路呢)都深深刻在頭腦中。
對當時或後來的我而言,那就是一種初次感受到"世界真的好大喔"。
也因為如此,我喜歡在路上閒晃的自助旅行,而無法忍耐被管束、限制的跟團。

打開了iphone的地圖,看著自己的定位從Seattle慢慢的移向Victoria,真的是很興奮呢。


下船之後,是加拿大的海關。海關人員翻著我的護照,問了我一些問題,還跑去問旁邊的海關人員。看他比手畫腳的樣子,應該是詢問旁邊的海關人員我沒有簽證可否入境。
加拿大免簽雖然也好一陣子了,但大概很少人藉由這條路線入境吧。

啊~~  終於再次見到了加拿大的天空。雖然天空飄著點細雨,但還是非常開心。

先去了Inner Harbour右側的Fisherman's Wharf。


在這一個區塊,有許多可愛的船屋。是一種很休閒的氣氛。



溫哥華島是有名的潛點呢。連潛店都好可愛~



而且在這種寒冷的天氣,還是有人下水呢!


午餐是TripAdvisor上推薦的Fish&Chips "The Fish Store"





沿著James Bay走往Inner Harbour,預計先到Information買公車的一日券,再去旅館Check in
途中經過了法官的家XDD


議會大廈(British Columbia Legislature Building)


還有要來喝晚茶的Fairmont Empress Hotel


很多維多利亞的景點都是圍繞在Inner Harbour周圍。Royal BC Museum也是在這個區塊。
走一趟Inner Harbour幾乎就等於看了Victoria一半的景點。
所以如果時間不多,只想在Victoria市區走走逛逛,其實雙腳就很方便囉~  
遠離市區的話,可能還是開車會比較節省時間;
如果不會開車的話,卻貪心想去比較遠的地方,可以考慮參加tour;
最後,像我一樣不會開車,卻又想兼顧遠地和自由,預算又不太夠的話,就搭公車吧!
公車部分可以參考BC Transit的網站。
單次票價是2.5元,要轉車的話可以跟司機要Transfer。
因為我很喜歡pass的便利,所以即使今日的行程算起來只有搭去Butchart Gardens需要花到兩趟公車費,並沒有比一張one day pass貴,我還是選擇買了pass。


買one day pass的地點可以參考:Where to buy,不過只有畫星號的地方才有賣。

得到我的交通券之後,拖著疲憊的雙腳終於可以去旅館Check in了。
雖然離下船也只不過兩個小時,我就感受到好像是極限了。
大抵是歸因於昨天兩三點才睡,今天五點多就爬起床去趕船了,再外帶可能存在的時差XD

在維多利亞住的旅館就位於Fairmont Empress Hotel的後方--Executive House Hotel


雖然不算新,但床還算滿舒服的。
舒服到朋友凌晨到時,我一整個睡死都沒發現XD
(這絕對不是因為我個人很會睡的原因)

藉著洗個澡喚醒細胞,就可以準備往傳說中最美麗的花園Butchart Gardens出發囉。
(待續......)



1月 05, 2014

[2013早秋]Day2 若隱若現的雷尼爾山

Day2  9/26
Mt. Rainier

倫敦的那次旅行,最深的體悟就是我最喜歡的還是自然景色。
如果在行程中塞滿了各種城堡、博物館、教堂或購物,往往是以意興闌珊結尾。
所以從知道公司旅遊是到西雅圖之後,我就很努力的想要說服大家走出城市以外。
幸好會開車的Cathy與我在這方面有些意氣相投,也喜歡自由自在,於是在行程中排了一天去Mt. Rainier,
而且在出發的前兩天決定以自行開車的方式前往,並非原本預定參加當地的tour。

開車下了高速公路後,Cathy忽然發現油表大約只剩一半,應該遠遠不足我們今日所需,於是便開始尋找加油站。
最後在一個Mall的旁邊發現了加油站,於是司機和導遊去加油,而剩下的大家則是衝向了柏油廣場上的南瓜田。

按著導航往雷尼爾山前進,沒想到卻碰到了禁止進入的告示牌。

剛開始我們還不是很確定是否為替代道路的標示,就跟著後方車輛往回開,幸好最後還是走上了正確的路。
(導航還一直強迫我們要往原路前進呢!)

今天的天氣大概是在西岸這一個禮拜天氣最棒的一天了,藍天白雲都映在湖面上呢!

雖然太陽很大,但吹進來的風可是冷冽。

終於來到了Mt. Rainier的牌樓前方,秉持著台灣人到此一遊,以及本公司的特色,我們在這開心地進行馬力歐跳~

不是司機,但在兩旁都是矗立高聳針葉林的山中穿梭,渾身舒暢。

在雷尼爾山國家公園內,我們沒有先找好景點,而是遇到遊客中心和view point會停下來走走。

在地上找小東西好像已經是壞習慣了XDD
而且在這裡真的能感受到秋天就是菇兒的季節呢!

離開了第一個遊客中心後,我們又繼續往山裡開。
在很多車停下來的地方,向下走之後是河谷

在河谷中有很棒的獨木橋,可以前往Carter Falls
不過我們沒有繼續往山裡走,而是折返往下一個景點前進。


在又跨過一個橋時,我們看到了所謂的冰河地形(也就是U型谷)

隨著越往上開,看到的景色也越來越壯闊。
幾個彎後,我們又跟著大家停下來,向下走到了Narada Falls


因為一行人邊走邊拍照,偶爾又玩耍一陣,
所以來到Paradise Visitor Center時已經比預估的晚上許多。
於是我們只在停車場繞了一圈之後,便豪氣的決定離開天堂,繼續往上前進

終於,我們也來到了國家公園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Reflection Lake了。
可惜天氣不佳,還飄著雨,初到的我們無緣見到強大的倒影

不過遊玩一陣後,雲似乎散了一些,陽光也漸漸從雲層中透出來,見到了Reflection。
雖然不是傳說中的Rainier倒影,但能在湖面上看到黃黃綠綠的樹們排成一列,也真的該慶幸了。

直到現在,我們都還沒有看到主角Rainier,
在某個轉彎後,不知道是誰往窗外一指,是他嗎?
藏在雲霧中的Rainier,終於露出,與我們打了招呼。
無法見到完整的他,但緩緩的雪地,以及一旁其他的山頭,還是讓我們用望遠鏡驚呼了一陣。

今天的天氣真的是時晴時雨呢,在一窺雷尼爾山之後,又在綠色的山間碰見了彩虹

最後,我們到了Ohanapecosh River
真的是青山搭配綠水呢~  

至此,我們在這片山林的旅行也將告一段落。
第一次見識到美國的國家公園,能開車穿梭在我最愛的針葉林中的感覺真棒。

在回程的路上,後座的我們睡得東倒西歪,辛苦了開車的Cathy,以及大廚兼嚮導的Frannie

後話:睡一覺起來之後,在山下居然去了大家朝思暮想的Walmart,大採購!
真是滿足的一天。